医护人员多睡一小时,新冠感染降低12%!医护人员扎心呐喊:谁不想多睡!
导读
感慨之余,更多的是再次深刻的感受到了为医者如刀剑起舞的酸楚。
来源:医脉通
作者:色苷酸医师
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笔者最近看到一篇BMJ最新的文章,研究指出,新冠疫情期间,长期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状态导致的失眠、倦怠,会进一步增加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。
该研究的分析得出:
1.夜间睡眠时间每增加1小时,感染COVID-19的几率就会降低12%。
2.与那些没有睡眠问题的人相比,失眠、睡眠中断和日常倦怠的医护人员感染COVID-19的几率高88%。
3.与那些没有任何倦怠的医护人员相比,那些每天都会出现倦怠的医护人员感染COVID-19的可能性要高出2倍,而且感染者情况更加严重,需要更长的恢复期。
身为局中人,见此触目惊心的数据,不免心中感慨:谁不想多睡!
当然,感慨之余,更多的是再次深刻的感受到了为医者如刀剑起舞的酸楚。
一位医生,感染了新冠
3月18日凌晨,陕西省西安市报告1例封闭隔离病区本土确诊病例。
确诊者是西安市第八医院封闭隔离病区的一名检验师。
她为何会被感染?
或许大家看了她的工作状态便明了了:
报道称,抗击疫情以来,她已经3次进入隔离病区工作,每次连续工作21天,本次为第4次进入隔离病区。
四进隔离病区,每次连续工作21天,正常人在正常工作环境下都难以坚持,更何况是在如此高危的环境下高压工作。
试问,她的身体是否承受得住?
笔者想,她可能也考虑过这个问题。
但是为了抗疫工作能够顺利推进,为了节省更多的人力时间,她选择了义无反顾。
这是为医者的胸襟与气节。
可是,有些时候,总会有人把他们的无私奉献当成了一种理所应当。
据华商报报道, 34岁的巢女士是郑州万安妇产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,因长期被医院安排72小时无休值班,几个月下来,她频频出现流鼻血、心慌等症状。
鉴于自身健康原因,女医生要求调班被医院无情拒绝,无奈之下只能提出离职。可医生离职后,医院却拒绝为医生开具离职证明,并扣5个月工资,另外还扣押了医师资格证等证件。
连续工作72小时无休致身体抱恙,调班不成离职反被为难。这似乎是一个很过分很极端的例子,但是从该事件的评论区下可得知:很多医生反映这是他们的常态。
这是为医者的无奈与辛酸。
因此,以上两件事正反映出了中国医生的所处的困境:
在家国大难面前,他们不能退,因为肩担责任;
在没有人性的值班制度面前,他们不敢退,因为要活着。
所以,最终的重担都落在他们的身上,他们在隐忍、他们在承受、他们在倒下……
当医生,是来救命的,而不是来“玩命”!
就4月而言,医疗界不幸的消息太多了:
4月4日,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教授夏磊凌晨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,享年56岁,而第二天还排着他的手术。
4月4日,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倬榕医师突发脑意外不幸去世,年仅27岁,死后他的可用器官全部捐给了病人。
为什么现在猝死的医护人员这么多呢?
我们先来看一个研究成果:
近日,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科、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 Aging期刊发表了一项题为:Examining sleep deficiency and disturbance and their risk for incident dementia and all-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across 5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的研究论文。
这项前瞻性研究表明,睡眠障碍和睡眠不足,与痴呆症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,那些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者,患痴呆症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一倍以上。
然而,可怕的是,这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是常态。
就以笔者来说,每五天要值一次24小时班,而跟班医生3天值一次24小时班。除了日常的管理患者、手术以外,还要负责全院的普通会诊,门诊急诊以及急诊手术。在最忙碌的一个晚上,管理着病房120个患者以外(防范患者术后出血、窒息以及难以预料的其他紧急情况等),四层楼的护士不停电话呼叫,顺着楼梯上下检查病人情况并处理。此外,夜间急诊还来了5、6位患者,包括卡鱼刺、鼻出血、急性中耳炎、外伤的缝合、食道异物和气管异物。另外还要去急诊科和外科紧急会诊……
拼死拼活中,终于等到了第二天太阳升起,终于等到接班医生接棒,如果可以的话此时笔者只想睡他个三天三夜,然而扎心的是白天还有八台手术在等着……
其实,作为一枚中国医生,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、每周工作至少6天是大家的常态。对大学医院来说,医生在工作之余还要看文献、写论文、报课题、指导学生等等大量的事务要处理。
在这样高压的状态下,频繁发生猝死和过劳现象也在所难免了。
曾经有过一个笑话,患者在手术室问麻醉医生,我死在台上的风险大吗?麻醉医生说,从统计的角度来看,麻醉医生猝死的概率远远高于患者死在手术台的概率,因此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地手术,因为医生保证患者生命的机会比保证麻醉医生活着的机会还高!事实也正是如此,如果以全国麻醉医生数7-8万计算,过去两年每年7-8人的猝死率计算,麻醉医生的年猝死率为万分之一。而国内三甲医院的手术患者死亡率仅有二十万分之一。
除了猝死以外,医生护士的高强度工作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和专注程度。
图源:摄图网
过劳是一个社会性话题
事实上,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过劳的现象,这也是大家对医护人员的生存状态感同身受的原因之一。
程序员们的“996”“福报”全民皆知,大家普遍对资本的剥削感到反感,然而又无可奈何。外卖小哥们为了多送单而“内卷”,大家对外卖员的同情与日俱增。这说明过劳的现状大家普遍感到不满,但又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。
就在上周,笔者收到一个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患者,这位患者是建筑设计师。在发病前一周,已经坐了4天的飞机奔波在祖国的大地上。
发病当天凌晨3点在寒冷的机场等了一晚上,随后开始剧烈的咽痛,无法进食。然而他还坚持工作了4天,直到彻底无法支撑急诊来我院。
住在医院后急诊做了切开排脓手术,稍微好了一点点以后他就开始频繁打电话,在电脑上开始工作。我劝这位36岁的父亲要休息一下了,不然身体熬不住。他说:“我也知道我该休息了,但是房贷、车贷、父母、小孩、妻子,没有了收入,家庭怎么办呢?”
我看着和我同岁的他,不由得想起自己。我们总劝病人注意休息,然而我们自己的状态并不见得比他们更好,只不过暂时可能没有躺到那张病床上而已。
或许这就是同为成年人的不易。
因此面对毫无人性的排班、面对敲骨吸髓的压榨,我们也只能忍受、承担、直到这一座座大山,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。
成年人的世界,就像溺水一样,随便一个浪潮打过来,就可以淹死你,你再小心翼翼,也抵不过生活中的风浪呼啸而至。
于医者,更是如此!顾不了自己,也陪伴不了家人,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难题。
责编 亦一 小脉
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
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。
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。
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:30见面,我想邀请你
将医脉通设为“星标”,或经常为文章点“在看”
不见不散哦!
精彩回顾
➤ 医生实名炮轰同行诱骗治疗,致患者花费翻10倍!网友:不按指南就不是好医生吗?
➤ 突发!一医院急诊科多名医生被打伤:行凶者下手狠辣、招招致命